看民间文化达人“秀”海南|当前简讯
来源:海南那些事儿    时间:2023-04-03 18:11:25

“时间能赋予新事物生的力量,也具备湮灭过去的能力。”并非科班出身的海南历史文化学者何以端研究琼崖古驿道时,对此感触颇深。

2013年3月,何以端(左)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田头村最大的酸豆树下留影。 何以端 提供

说起与海南文化结缘,还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说起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1968年,何以端在琼西南乐东某农场,曾经看到深山黎村参天巨木与水稻田交错依存、巨树板根可藏匿十余人的奇异场景。虽然此后再难见到,这些画面却永久镌刻在他的脑海中。10年后,何以端回城,1998年重回故地投资农业,此后开车环岛穿行不下百次。

“进入新世纪,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变化之剧而传统消逝之速。”何以端说,社会发展太快,新事物不断衍生,而过去的历史不断被覆盖,“任由历史模糊,谈何文化自信?”

基于此,何以端陆续在岛内行走,开启了还原琼崖古驿道之旅。然而岁月如梭,斗转星移。要追溯琼崖古驿道,还原其旧貌真形,着实不易,为此他四处收集并整理史料。网络科技突飞猛进,他借助卫星地图鸟瞰山川地貌河流山脉走向,为后续的推断探索提供便利。

2016年初,何以端著述的书籍《琼崖古驿》(原名)初稿完成,随即他以“多港峒客”网名,每半个月在天涯社区发一个长帖,每帖专论海南历史一个主题,持续5年不变。“多港峒”是他们知青连队所在黎族聚居地的古称。几乎每个帖子的题图,都附以“钩沉历史密码,提振文化自信”两行字,借此渠道倾听网友的反馈,学习新知,修正错误,6年后《琼崖古驿道》才正式面世。

何以端还关注广阔的海南岛腹地。

他首先追寻晚清冯子材开辟的十字路,然后是美国传教士香便文、德国学者史图博等人进入五指山腹地的行踪考,同时开展各州县黎峒史的分别追溯,着手撰写篇幅与《琼崖古驿》相若的《中古海南郡县位置考》,以及篇幅为《琼崖古驿》数倍的《黎峒志》。

越深入了解,何以端越发沉迷于海南的历史文化之中。他发现中古岭南曾长期是非汉语先住民的汪洋大海,南来华夏文化圈人群是少数,他们与先住民共处,实行渐进管治,逐步以先进文化影响、吸附、折冲与融合本土文化;就海南而言,无论行政史、经济史、军事史、交通史、风俗史乃至方言嬗变史,几乎无不与黎族相关,使得黎峒演变史的场景更为丰富,体现出清晰的开疆文化年轮。

“俗话说‘笨鸟先飞’,我非科班出身,年过半百才慢慢觉得海南历史的有趣和可贵,完全是笨鸟后飞。”何以端常常这样说自己。但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十多年来一有空他就青灯黄卷,乐此不疲。“我虽然仅关注海南一岛,但可以‘独家’到唐宋明清去神游,破译历史密码就像亲身破案,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,又何尝不开心?”

关键词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